板橋減重/板橋減肥怎麼選?以能量守恆與熱量赤字為核心,結合飲食、運動與週期化追蹤;不走極端,抓好總量控管,讓減重成為可長久維持的日常。
板橋減重門診:把「會瘦、能維持」落在日常裡
多數復胖,源於短期極端法與回到舊生活的反撲。正確做法是把減重設計成「可長期維持的日常系統」:依個人喜好與作息客製化,在吃得飽、吃得好、不委屈的前提下穩定下降。這也是我們在板橋減重/板橋減肥門診的核心思路——來自能量守恆與熱量赤字的科學原理,並以週期化策略讓身體「願意配合」。
核心一:不走極端——把飲食留在現實生活
任何把碳水、脂肪或熱量「整塊拔掉」的飲食法,都容易在停止後反彈。門診建議:
均衡盤:足量蛋白質+高纖蔬菜+適量全穀澱粉+好油脂
原型優先:降低精緻與加工
情境化安排:夜班、外食、帶小孩等作息差異,吃法不同
結果是:你不需要挨餓,也不用碎裂社交生活,卻能持續可控地瘦。
核心二:總量控管——八二法則與「可享受的赤字」
減重本質是攝取 < 消耗(熱量赤字)。我們先用 TDEE(每日總消耗)估算,再建立溫和赤字(例:TDEE −300∼500 kcal),避免低於 BMR(基礎代謝)。同時用80/20原則管理心愛食物:八成規律營養,兩成在總量可控下享用漢堡、甜點,也能瘦。國健署亦不建議極端節食,以循序漸進為宜。
Heho健康
+1
小提醒:常見估算是約7,700 kcal ≒ 1 公斤體脂;熱量差距靠飲食+活動一起拉開更安全。
常春藤健康
週期化:讓身體「適應」而非「反抗」
啟動期(2–4 週):建立飲食結構與作息,小幅赤字,快速看到可見指標(體重、腰圍)。
燃脂期(8–12 週):強化阻力訓練(保肌),搭配低/中強度有氧拉開能量差。
強化期(4–8 週):針對停滯微調熱量、分配與睡眠壓力管理。
維持期(長期):逐步回到能量平衡,設定守門值(如體重±1.5kg)與回補日SOP,避免復胖。
板橋減重門診流程:量化與客製並行
初診評估:病史、用藥、InBody、腰臀比、生活型態。
目標設定:短中長期體重/體脂/圍度指標。
處方制定:飲食+運動+(必要時)藥物,皆以安全監測為先。
回診追蹤:每 2–4 週依數據調整赤字與訓練。
維持方案:假期、聚餐、出差時的備案飲食與步數/NEAT策略。
FAQ:你最常問的三件事
Q1:我很怕餓,還有可能成功嗎?
A:可以。以蛋白質與膳食纖維為核心、補足水分與睡眠,可明顯降低飢餓與暴食風險;赤字建議從小幅開始,循序漸進更穩。
Heho健康
Q2:每週要運動幾次?
A:從每週 2–3 次阻力訓練+日常步行開始最實際;漸進提高總活動量(NEAT)比硬塞高強度更能長期維持。
Q3:我試過很多法都復胖,怎麼破?
A:把不走極端+總量控管+週期化變成生活常態。當飲食與作息回到「能長久做的版本」,體重才會回到可長久維持。